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最新发布 | 2025血脂管理指南内容大改!达标≠安全!60% 心血管事件,藏在“剩余风险”里
发布时间:2025-10-22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3534_839.png重磅发布:血脂管理进入“全面风险时代”


近日,《全面管理血脂相关心血管风险专家共识(2025)》正式发布,由霍勇、彭道泉、陈桢玥等国内顶级心血管专家领衔制定。这份权威共识首次明确提出:


“即便LDL-C(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达标,仍有高达60%~80%的心血管事件继续发生。”


也就是说——

血脂达标 ≠ 安全。

我们过去认为“LDL-C降下来了,风险就没了”,其实远远不够。


专家指出,真正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,不只是胆固醇本身,还有那些被忽视的“脂蛋白颗粒异常”与“剩余风险因素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3534_839.png核心要点:揭开“隐形风险”的真相


1  LDL-C只是起点,颗粒大小与数量同样重要



在糖尿病、高甘油三酯血症、代谢综合征等人群中,相同的LDL-C水平,可能对应完全不同的风险。


小而致密的LDL(sdLDL)颗粒更易氧化、更易沉积,是导致心梗、脑卒中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
传统四项血脂检测往往无法识别这些高风险亚型。



2  ApoB:更精准的风险指标



共识建议,在高危及极高危人群中,应同步检测载脂蛋白B(ApoB)。它能更准确反映血液中“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”的真实数量,尤其适用于甘油三酯升高或LDL-C极低的个体。


一句话来说:ApoB高,风险依然高。



3   非HDL-C与残粒胆固醇(RC)同样不容忽视



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非HDL-C)能覆盖所有有害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,而残粒胆固醇(RC)则是LDL-C达标后仍残留的隐形风险。


指南建议将二者纳入长期监测范围,特别是糖尿病、高TG及肥胖人群中,非HDL-C与RC升高往往意味着“达标但不安全”。



4   强调“早筛、早诊、早治”与动态管理



共识明确提出:


  应尽早启动血脂筛查,降低胆固醇累积暴露


  降低LDL-C波动性,保持长期稳定


  建立动态风险评估与长期随访机制


“早筛查、早识别、早干预”,才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。
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3534_839.png从共识到实践:精准血脂检测势在必行


在这份指南的框架下,传统的“四项血脂检测”(TC、TG、LDL-C、HDL-C)已经无法全面反映真实风险。


谱天生物推出的 「脂航™精准血脂检测」,率先引入国际前沿的核磁共振波谱(NMR)技术,让血脂检测进入“颗粒级”精准时代。


一管血即可实现对血脂成分、脂蛋白颗粒及其所有亚组分进行全谱鉴定及定量。
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2819_246.jpg



脂航™带来的改变


  识别“LDL-C正常但风险仍高”的隐匿人群


  定量评估降脂治疗后的“剩余风险”


  指导个体化干预与动态随访
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2826_431.jpg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2831_180.jpg


微信图片_2025-10-31_173534_839.png别让“达标”掩盖了风险


《全面管理血脂相关心血管风险专家共识(2025)》,为血脂管理开辟了新方向:


从“单一指标”迈向“多维风险管理”,

从“被动治疗”走向“主动预防”。


脂航™精准血脂检测,正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工具。它让隐匿的心血管风险被提前发现,让“达标不代表安全”成为过去式。


 精准检测·科学预防·守护心血管健康——从脂航™开始。

Copyright © 2022谱天(天津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Support by Unite talent
津ICP备17007797号-1